- “一体化”战略倒逼电力系统嬗变
- 2019/3/20 华云兴光伏2468
核心阅读:电网在能源系统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无论是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还是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都需要电网发挥龙头牵引作用。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区域(省)级、市(县)级、园区(居民区)三级“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风光储、风光水(储)、风光火(储)三种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高质量发展。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两个一体化”建设将真正起步。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曾发布《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两个一体化”提法正式浮出水面。
在当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趋势下,基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构建的电网面临较大挑战。“两个一体化”的思路旨在推动电网、电源两端都发生变化,从而适应新能源时代的到来。那么,“两个一体化”建设能否倒逼电力系统尽快转型升级?
提升新能源友好性,减轻电网压力
《意见》明确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拟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据国家能源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并网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2.81亿千瓦、2.53亿千瓦,各占到全国总装机的12.8%和11.5%,新能源电力消纳的压力日益增加。从电源侧而言,多能源互补的一体化基地显然更加灵活友好;从电网侧而言,源网荷储一体化是真正围绕负荷需求展开,促使电网与负荷、电源高度融合,深度协同。
浙江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现在浙江打造的“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按照时序出力优化方法,实现了风储、光储、水储和风光储等联合发电运行方式自动组态、智能优化和平滑切换,使其发电品质接近常规电源,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调度提了供技术支撑。
“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绿色清洁能源,通过聚合弥补风电和光伏的短板,打造出可控的发电基地,从而减轻电网的压力。“从单一的新能源到多种新能源耦合并网,可提升并网的稳定性,让电网在选择上网电量时有了更大空间。”煦达科技总经理李剑铎称。
没有规章标准,推广尚存难题
记者根据公开消息梳理发现,国内处于不同阶段的一体化基地项目超过20个。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首先要厘清为什么建一体化项目,然后再思考怎么建的问题。一体化项目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各地也不要一拥而上。
李剑铎告诉记者,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尚有难点需解决。“各省在建设一体化基地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根据需求平衡协调各类能源的控制问题,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亟需主管部门制定运行策略,并发布规章制定标准。”
贵州省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打造一体化基地,最大的难点在于地方政府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调动发电企业、电网和储能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电网在能源系统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无论是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还是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都需要电网发挥龙头牵引作用。
中国能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的相关人士对记者透露,国家政策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或者措施,只是给出大体方向,还需在实践中摸索。目前,电网方面处于相对保守的状态。
改变割裂状态,一体化不能有名无实
《意见》明确,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中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应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管理政策;支持参与跨省区电力市场化交易、增量配电改革及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
“两个一体化”有助于新能源向友好型电源转变,有助于电力系统更加灵活柔性。不过,在华东电力设计院智慧能源室主任吴俊宏看来,要真正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仅出台《意见》是不够的。
“目前看,一体化基地的提出对电网的挑战更大,许多地方做规划时名义上叫一体化建设,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整体电源,光伏、水电依旧是分别并网,对电网来说,所接纳的电源仍是割裂的状态。在电力规划层面,并没有起到一体化的优化效果,这使得电网对一体化项目电源持观望态度。”吴俊宏指出,“要将所有电源串联,利用储能累计到一定规模再去并网,这既提升了并网效率,也有助于更好消纳新能源。”- 智能传感技术:让电网有“触觉”会“思考”工业4.0 从自动生产到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