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新:建设能源互联网 将开辟更大市场空间
2021/3/15 华云兴光伏416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并对能源电力行业提出了具体要求。面向“十四五”,能源电力行业应当如何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新。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时,明确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您认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要如何调整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装备制造业将如何转型升级?

张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调整能源结构,要坚定不移推进风电、光伏发展,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合理适度发展核电、开发水电,提升电力系统调峰和储能能力,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促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坚持能耗双控制度,完善节能制度机制和有关配套政策,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提升“新基建”的能效水平。同时,还要加快推进储能、氢能、碳捕集等技术发展,推动信息化技术在节能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

推动能源电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也是装备制造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建议,一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动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技术产品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服务能力。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通过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的布局建设,形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高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良性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对接国家和主管单位“双碳”战略规划、行动方案,因应新政策、新业态和新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意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记者:您认为能源互联网建设将在哪些方面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张新:建设能源互联网,将催生出一系列新的能源装备制造及信息技术研发应用需求,推动能源网络运营商、信息能源系统集成商、信息能源融合应用开发商的发展,直接带动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及储能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融合发展,促使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产业规模、开辟更大市场空间。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您认为创新驱动在企业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能源电力领域目前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应在哪些方面发力科技创新?

张新: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企业来说,创新驱动是通过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从而建立新机制、研发新产品、实施新工艺、开辟新市场,实现更高效率、获得更高效益,确保企业不断焕发新活力、新动力,始终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目前能源电力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短板。一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如氢能、燃料电池、碳捕集等前沿技术的投入研究很有限,技术储备不足。二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材料受制于人,产品尚不能实现全面自主。三是原创性研发成果不多,新能源、页岩气等新兴技术以引进吸收为主,创新投入效益不高。四是创新环境有待完善,科技创新与能源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对创新的激励不足。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从资金、市场、人才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和推动研发成果市场化的方式方法。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要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您认为未来国家电网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将为上下游企业带来什么机遇?特变电工和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

张新: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运营项目,推动我国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电力发展规划和电网管理服务。未来,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国际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将给上下游企业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带来更多机会,带动更多企业在装备供货、工程施工、技术合作、项目及股权投资合作、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

特变电工作为国内能源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多层次合作。希望未来能双方能发挥各自优势,在电网规划建设、跨境电网互联互通、境外电力企业投资合作及装备制造产能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分享:
到顶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中国倡议”切实可行 电能替代成为可能